护理实习日志(09)

在新生儿科实习期间的最后一个夜班

留意了一下,昨天来的12床不见了。

大概是已经被家属放弃了吧

家属有错吗?我们该救治他吗?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?

这每一个问题都围绕着复杂的伦理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。

12床的家属我是见过的,昨天正巧是上办公班,12床入院的呼叫是我和老师接的,他入院的相关准备也是我们完成的,包括了和家属谈话。大致来说,12床的外婆和奶奶都是典型的农村妇女,手上和脸上满是和年龄不相称的皱纹。他早上刚刚来到这个世界,然后并没有父亲的陪伴。他在回家的路上,这个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此前正在外打工,他必须为新生命的到来伴随的开销做足准备。

显然,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。

也显然,他们放弃的决定似乎是明智的。

抢救,呼吸机,特级护理,输血,用药。如果没有医保兜底,恐怕可以花掉全家的积蓄,甚至很大程度上需要借款。

再看看12本身的情况:发育不良,有男性生殖器外形而没有睾丸,身长过短。即使经过了机械通气来支持,经皮血氧饱和度也不过80(参照六版儿科护理教材,新生儿血氧(经皮测定)应为88-93),体温不升,全身明显发绀。

救治的希望不大(至少在这里的医疗条件小)

何况这之后的后遗症,恐怕这孩子带给家庭的苦难,会多过幸福。因此他的家人做出的最后决定,是可以理解的。甚至,我感到有些佩服,毕竟决人生死的压力与考量,不是任何外人可以评判的。

我更希望从医疗制度的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。

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,婴儿从和母体分离的一刻起,已经从人的前体成为自然人。因此,我们应该赋予其等同于我们的权利。

基于这个前提,我们就不用讨论安乐死的问题了,没有人有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。

于是,姑息治疗成为了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。但是有什么指征启动姑息治疗?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和审批?如何减少发生这种情况时对医护,家属的心理影响?

还值得更多探索。

 

2020.10.29

2020护理考研思维导图

上一篇

公众号---功能介绍&版本升级日志

下一篇
评论
Avatar photo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